读《山海经》知屈原流放汉北丹淅流域不是偶然的
作者:admin发布时间:2021-01-14分类:活动资讯浏览:3评论:0
丹江
01
—
读《山海经》知屈原流放汉北丹淅流域不是偶然的
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吴锐先生认为,赤水即丹江(详见其收入《2020中国 ·淅川丹淅流域早期文明学术高峰论坛论文集》中的论文《从四神泉看鸟夷、三苗、巴人、楚族等多种文明在淅川的交汇》)。笔者是认同的,且在日前拙作《屈原<离骚>中的赤水即丹江,昆仑即秦岭中某山,旧乡或即丹阳(夷屯)》一文中作了引用。
近日读《山海经》(方韬译注,中华书局2011年版),发现其中多处写到赤水,如《山海经·西山经》:“又西 百八十里,曰黄山,无草木,多竹箭。盼水出焉,西流注于赤水,其中多玉。”“西南二百里,曰鸟危之山,其阳多磬石,其阴多檀楮,其中多女床。鸟危之水出焉,西流注于 赤水,其中多丹粟。”“又西五百里,曰皇人之山,其上多金玉,其下多青、雄黄。皇水出焉,西流注于 赤水,其中多丹粟。”“…… 赤水出焉,而东南流注于氾天之水。”
尤其引起笔者注意的是《山海经· 南山经》的记载:
“南次二山之首,曰柜山,西临流黄,北望诸【囟+比】,东望长右。英水出焉,西南流注于赤水,其中多白玉,多丹粟。有兽焉,其状如豚,有距,其音如狗吠,其名曰狸力,见则其县多土功。有鸟焉,其状如鸱而人手,其音如痹,其名曰鴸,其名自号也,见则其县多放士。”
文中说,赤水(丹江)之滨有鸟名鴸,它在哪个郡县出现,那里的才智之士多被流放。
02
—
鴸很可能就是被舜帝流放在丹江之滨的尧帝子丹朱的化身(笔者《新诗经》公号曾有小文论及丹朱被流放及丹朱坟的相关考据,此不赘述,有兴趣者可查)。在淅川,丹朱不因被放逐而消沉,反以治理洪水造福百姓为乐,一如衔石填海的精卫鸟一样,成为一种牺牲精神的象征。
因为丹朱和鴸一为二,二为一,父老口口相传念念不忘,并被《山海经》的作者收录,演绎为神话色彩的“见则其县多放士”。
虽然《山海经》的成书时间颇难认定,但学者们认为,是经过秦汉之际的文人不断搜集、加工而成的,故不能纯粹以玄幻神话而一概目之,其中的历史事实定是存在的。
那么,在淅川丹淅流域立国三百余年,后不断问鼎中原,特别是经过王子朝携周典奔楚事件的楚人,也是一定熟知丹朱被舜帝放逐的故事,也极有可能是读到过尚未成书的《山海经》的片段的。
不仅楚王们如此,想必曾任楚国左徒和三闾大夫的屈原也如此。《山海经·南山经》记载:“西南三百六十里,曰崦嵫之山。”屈原在其《离骚》中就写到过崦嵫之山:“吾令羲和弭节兮,望崦嵫而勿迫。”此或可为证。
03
—
这也因此引发我更多的推测。屈原首放汉北是史实,但楚怀王把屈原流放于此决不是偶然的。人们熟知,屈原因劝谏怀王、得罪小人而被放逐,屈原自己在《离骚》中即有“世溷浊而不分兮,好蔽美而嫉妒”之类的陈述。 但很少有人关注屈原的放逐地为什么一定是汉北之地,恐怕不是笔者先前文章臆测的那样,让屈原到淅川,到朝秦暮楚之地“ 巡边”那么简单。
可以说,在谙熟丹朱故事的楚怀王心目中,既然丹江之滨是“放士”的地方,那么放屈原于汉北是最适宜不过的。
楚怀王的心思,屈原当然也心知肚明。因为,他也知道丹朱故事。
丹朱是一只叫鴸的鸟。屈原是中国诗歌的凤凰,凤凰也是一只鸟。屈原自己作于流放途中的《抽思》就写到:“ 有鸟自南兮,来集汉北。”
时也命也?屈原唯有《天问》,唯有赋《离骚》与《国殇》。
(本文参考文献:《山海经》《楚辞》《2020中国·淅川丹淅流域早期文明学术高峰论坛论文集》等。2021年1月13日,记于郑东楚居堂)
作者简介
- 上一篇:报名
- 下一篇:文明社会将要淘汰贫穷的男子与丑陋的女子?
相关推荐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- 活动资讯排行
- 最近发表
- 标签列表